发布时间:2022-12-12 13:20:04
辛集人,元旦回家吧,看完泪奔(建议在纸巾和WiFi下观看)
两个生命之间的距离可以很遥远,你不认识我,我不了解你...
两个生命之间的距离又可以很亲密,你助我一力,我因你延续...
2018年12月29日12时20分,经过3小时55分的采集,来自我市的谢先生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成功采集到233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带着温度的“生命火种”即刻被送往北京,为一位年仅4岁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能够救人是缘分
辛集第3例、河北第377例、中华骨髓库第7919例
谢先生是我市一名“85后”个体经营者,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当我知道患者是一个四岁的小孩子时,我的心里一震,这跟我二女儿差不多大,怎么能忍受这样的病痛折磨!”德国小钢炮谢先生躺在采集室里,按耐不住激动,脸上浮现着显而易见的心疼。“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帮助到这个孩子,这是我们的缘分。”
说起这一段缘分,就要回到两年前。2016年5月13日,谢先生来到辛集市献血车上进行无偿献血。献血完毕后,工作人员告诉谢先生只需多留8毫升的血样,加入到中华骨髓库,就会有机会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心地善良、热心公益的谢先生立刻同意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18年10月21日,谢先生接到了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他的血样和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询问他的意见。谢先生没有丝毫犹豫,便同意了捐献。谢先生接受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我当时心情非常激动,能救活一个人的命,多好的事儿啊。”
谢先生跟家里告知这件事后,得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同意。
谢先生的妻子接受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这是一件好事,救人一命为什么不同意?只要不伤害自己的身体我们全力支持!”
谢先生顺利通过高分、体检等一系列检查,迎来了采集计划。按照程序,采集前3-5天起每天会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剂,把捐献者骨髓腔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液中。正常人的白细胞值为3.5——9.5乘以10的九次方每升,在打了7针动员剂后,谢先生的白细胞值涨到了53.50乘以10的九次方每升。
采集过程中需静脉双侧肘静脉穿刺,用密闭式一次性无菌管道系统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29性保健品德国小钢炮日早上8点10分,血细胞分离机开始运转,谢先生体内的血液开始进行体外循环。采集期间,河北省干细胞库工作人员张新军和我市献血办公室主任、市红十字会工作负责人王鹤一直陪在谢先生身边。
经过3小时55分的采集,成功采集到233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液,第一时间被送往北京某医院。
因为这次善举,谢先生成为中华骨髓库第7919例、河北省第377例、辛集市第3例捐献者,同时他也成为2018年河北省成功捐献的第30例志愿者,用温暖的善举为2018岁尾的寒冬带来一缕阳光。当晚回到家的谢先生收到孩子们最暖心的“礼物”。
一封感谢信
您的出现,让我们绝处逢生
按照中华骨髓库的相关规定,干细胞的捐献者和受捐者身份保密。前来交接的患者所在医院的医生,为谢先生带来一封患者父母写来的感谢信。
信中写道:恩人,在这个带着寒意的北京,是您的善良让我们全家心中不再寒冷;是您的出现,给我儿重生的机会,给我们全家莫大的鼓舞,让我们绝处逢生……信开头一句“恩人”,就让谢先生的妻子红了眼眶:“我也是孩子的母亲,更能体会作为母亲的这种心情,我们觉得这个事是义不容辞的,更为老公感到骄傲!”她代表谢先生在回信中写道:“缘分让我们之间有了交集,不要想太多,抓紧给孩子看病,真心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简单朴实的话语,是一位母亲的真情流露,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希望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
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得到挽救
据了解,目前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已有250万余人,从2003年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建立开始,经过近15年的努力,河北入库志愿者达到14.5万人,库容量在全国排名第三,已成功实现捐献377人,其中境外捐献14例,很多家庭因此走出困境、患者获得新生。
我市自2013年成为省直管市后开始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迄今已有6年。在社会爱心德国小钢炮壮阳药图片及价格人士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2013年底,曹女士成为我市首例捐献者。我市首例捐献者曹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大家: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就有可能让更多的生命得到延续。
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治疗造血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有效手段。2016年,我市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254人,2018年140人。谢先生的捐“髓”善举,在让我们看到人间大爱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入库志愿者看到了他们存在的意义。
再一次
为辛集小伙谢先生点赞!
也希望
那位4岁的小朋友能够尽快痊愈!
大家都在看
图文|靳晓张笑熊赵康宁张娅
编审 | 王龙 张天放 张萌
主编 |何云龙
监制 |胡振彤 满建顺
辛集市融媒体中心
点击下方“好看”,给我鼓励